Tuesday, May 22, 2007

The Google Story


Pagyc和Brin的人格特質
前言:
在年過30出的他們,
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朔造出能夠引領世界趨勢走向的才能,
在google成立的階段中,
幾個關鍵性並能決定google未來的官司和,
google在面對全面性的挑戰時,
怎樣的心理建設讓她們度過難關,
以及面對成功後的態度是什麼?
而這些特質對於google未來的發展卻間接又直接的影響哪些事情?


當初兩位對於博士學位的期許,
真的只是想追尋對於父母的理想並感到驕傲,

對於所追求的目標保有願景,
是擁有源源不絕的動力的來源,
堅持只做對的事讓她們的企業保有良好的文化形象,
而使用者在面對所得到的資訊能更加信賴的掌握著,

對於事物的掌握知道自己所要的重點、
並知道自己要說什麼、要做什麼、
以強烈的決心和毅力來面對挑戰,
並以非科技的方式傳達出對事情的熱情和理念,

產品所面臨的挑戰
商標法:
因為允許廣告主,選用某些商標註冊名稱作為關鍵字,
而法國法庭做出的判決是認為google應為此事負責,
因為這樣的動作有可能會危汲已經註冊過的商標,
但google認為他們所提供的是資訊本身,
是提供使用者作搜尋的服務,
和商標利益之間的衝突並沒有關係。

市場競爭:
面對競爭者yahoo或微軟成功的提供類似
或更好的搜尋結果,
則會使他們的使用者流量大幅減少,

就如同華盛頓大學學生提問的問題當中問到,
『萬一有人提出更好的搜尋技術,
使用者沒有註冊的情況下,
哪麼google就會失去使用者,
這樣的企業經營模式不是很冒險嗎?』

而使用者的減少,
連帶造成廣告主減少的支出或流失,
都可能嚴重的影響並損及google的業務。


廣告點選的疏失:
google需回應許多自稱遭到點閱詐騙而要求退費的廣告主,
而這些廣告主,主要有財務的動機才去追討點閱詐騙的損失,
但google在這方面的資訊掌握不足,而這塊日益漸大的問題尚未有改善的措施。

虛擬圖書館:
書中提到,
『要在網路找尋正確、具權威性、經過時間考驗,
的資料可能讓人挫折,且資料的品質和可靠性差異很大,

而網路上有很多資訊來自書籍,
或者有關書籍,甚至是沒有版權的著作完整內容,

若圖書館願意加入,則可創造更大的搜尋內容,
而這些資訊有沒有人看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根本沒有什機制讓這些風塵已久的資訊傳佈給大家,
而學者再也不必前往圖書館做研究,
他們要做的是終極百科全書,是集合世界所有的資訊。』


圖書館的立場在於:
這些書籍大約又1500萬冊計畫的實施昂貴且可能毀壞書籍,
有的圖書館更不願意拆解書籍。

google的解決方法:
設計出高速、精確度高的數位化方法,
用機器手臂或吸氣的方式翻書,
減少人類經手的程序避免無心動作的毀損,
並雇用專業人員處理書籍和掃描器 。


對於著作權及出版商的疑慮:
google所製作的目錄及搜尋內容就是律師口中的智慧財產權,
在美國1923年所發行的每本書中,
其版權大多屬於發行者、作者或某個地三方,
而其中的衝突是,
圖書館對於書本能夠供人藉閱的原因在於,
圖書館中的知識傳播是有限的,
但當圖書館中的書籍能夠被電子化,
並作線上無線的閱讀和瀏覽時,
這所涉及的程度,
就會衝擊到所謂的版權和智慧財產的利益衝突 。

google的解決方法:
雖具有傳播資訊的共同利益,
但出版商也可能因增加曝光而獲利,
挑選少數的書頁或是無法複製或列印的格式,
讓讀者瞄一眼好誘惑他們去購買。

中國市場:
對google來說中國市場很重要,
面對1億以上的網路使用者,
他們在當地即有極大機會利用廣告賺錢,

在微軟深耕該地時,
google也想在中國設立自己的產品研發中心,
而對於google這樣的動機,
對微軟來說是面臨莫大的壓力,


而這時微軟的高層員工開復老師,
對於google的這項決議相當支持,
且有極大意願主持這樣業務,
因為他知道google的擴張計畫可創造科技突破,
並加速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發展,

微軟不放人的態度是因為他手中握有,

『google蓄意引誘該高層員工違反微軟的雇用合約』及
『該高層員工知道微軟最敏感的技術和策略訊息』

目的是為藉由這樣的官司讓其他有才華的科技人才打消念頭,
但開復老師認為,
他的舉動符合道德規範和法律,
而一個人應該堅持追尋自己的選擇,
當然人不可以違法,
他也相信他的做法符合這些原則,
因為他認為google的奇蹟=是由,
年輕+自由+透明+新創模式+大眾利益+誠信
中缺一不可所組合起來的強大力量 。


Google受歡迎且吸引人並致勝的原因在於:
1.不是根據文件中某個字的出現次數,來提供天南地北、沒有節制的答案。
2.只刊登關鍵的文字廣告,而沒有跳耀的橫幅爭相引起注意,並讓使用者覺得這些廣告和實質的搜尋結果一樣有價值。
3.不丟掉使用者查詢中所擁有的資訊,並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4.目的不是只要使用者購物、看廣告、查電子郵件,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


企業營運的理念願景:
1.站在使用者立場來看搜尋而不是指想著如何謀利。
2.製造高品質的搜尋結果。

企業的經營方式:
1.讓工作環境充滿大學的朝氣和活力,對她們來長期來看這些必定有回報。
2.打造一個極富創造力和趣味十足的工作環境。
3.和員工如同家人般的相處,包括飲食上也毫不吝嗇的給予滿足。
4.員工不用離開辦公室,就能滿足日常生活種種所需,甚至租下無線上網的巴士在通車的過程當中仍有生產力。
5.不以舊式的管理方式經營,沒有階級之分,沒有中級主管。


心得:
在面對文明初始起步的世界,
google在現階段的角色,
很特別、也很重要,
對於全世界這麼多的網頁,
透過該公司強大的運算系統,
讓使用者在短的時間獲取重要的資訊,
不再是雜亂無章,漫無目的的提供式使用者資訊,
透過精確的搜尋,人類的知識得以正面的累加,
不再因古老時代的外在因素,
將資訊扭曲或誤解,

對於兩位正面樂觀積極的人格特質,
活撥的個性,及追求知識強烈的動機,
和超越年齡的成熟度,
再面臨重大危機及重大決策時,更能精確的掌握目標。

書中的佩吉這樣說的:
『保持樂觀的心是很重要的,
在你設定那些目標時,
必須要有一點天真
而對於那些不可能的事,要抱持著一種健康的藐視態度。』

即使公司面臨重大危機及財務拮据的同時,

皆能以一種『你等著看好了,我會想出辦法的』,

的心態去解決問題,
真的喜歡做這件事,
因為我喜歡,
所以我願意也很樂意看見社會的進步,
並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提供優質的搜尋系統,
並在使用者最需要的時候讓廣告功能奏效,
使google在不用廣告的的情況下,
短短在幾年內下如此耀眼成績的見證。

Tuesday, April 24, 2007

銘傳大學的圖書館的電子化程度

這次的主旨,要我們探知學校圖書館的數位化程度。
若以一個使用者的需求角度看看會發現什麼?


館藏目錄查詢:







以書刊名、個人作者、出版社,作為查詢書本的依據,
其中並針對你的偏好需求作細項分類的新書通報,
不過他沒有條碼編號的搜尋。
想要藉閲某本書,在學校沒有此本書籍的情況下,
我希望圖書館的線上查詢系統能夠替此本書,
在線上連結他館圖書作搜尋的話,那真的會很棒!
假如能夠提供學生線上留下對書本的評論或大綱簡介,
並經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編列過濾,
我想同學在查詢訂閱的書本之餘,對於其他本未必熟悉的領域書籍,
亦可提供資訊供同學更快進入學習領域。

另外,它還有讀者的藉閱資料和預約借書的服務系統,
可作線上的訂閱動作,還可以推薦心中的理想圖書給圖書館作參考。












現期期刊目錄:
有中、日、英,等一千多本期刊,分別列於士林和桃園校區,
並提供線上的查詢, 但是如果能夠加上期刊的封面,
更可加速辨識的速度,這樣的情況有可能發生在某日,
我在便利超商上略見某本雜誌期刊,但因為時間匆忙等環境和因素關係
我無法仔細閱讀,甚至是雜誌的標題時,或許我能夠依稀記得封面人物或插畫圖片,
而我可以運用這樣的圖片聯想,讓我達到更快速的訂閱動作。

資料庫檢索:
這個資料庫檢索,是全球的學術線上資料庫,輸入個人的基本資料後,
就可以進入開始做查詢。


光碟網路的連線安裝說明:
要使用光碟資料庫所要安裝的程式。


電子期刊:
一開始進入電子期刊,有點不知道要從何下手因為都是原文的關係,
但貼心的是他這裡有線上電子書的使用手冊


線上電子資訊:
國科會的線上資訊空中英語教室線上彭蒙惠英語英語線上測驗平台


好書共賞:
將各年度書籍的次數做累計,並在線上提供同學做參考。

館際合作:
各學校的互借協議資料,其中的規則是同學要遵守的部份,是以『持資源共享理念,加強雙方合作關係,增進讀者借閱對方館藏的便利,在儘量不影響兩校師生權益及兩館業務前提下,特訂定「銘傳大學圖書館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圖書互借協議書」』
但如果能夠將,學校的資源作線上的聯結查詢,各大學的學生相互作思想的衝擊探討和討論,並將這些東西集結起來,那對於學生的學習是會很有幫助的!
我向必定更能發揮圖書館電子化的價值!


心得:
對我來說數位化的意思是,以藉由網路的傳遞讓使用者感覺方便快捷,
並且取代老舊的不便方式。

以前我要借一本書我要到圖書館的書海中尋找,
但現在我可運用圖書館的檢索來查詢書本的位置和出借紀錄,
我也不用擔心害怕急忙到圖書館做借閱的動作,
因為在線上我已經可以預借這本書並且再到圖書館依學生證領取,

我希望學校除了上課用的課本之外像期刊和雜誌也可以和出版社合作,
圖書館的二樓期刊雖不能外借,但若能在線上提供查詢訂閱,
並讓學生擁有學生價格購買,

在學校裡,除了硬體設備之外,再來就是圖書館最重要了,
在社會趨勢走向數位、電子化的時後,
應讓同學在做線上瀏覽的時候, 有機會可為圖書留下心得的可能,
要是能夠將每位同學對於這本書的想法、心得集結起來,
那我想圖書館的電子化,才會有意義,才算是發揮到淋漓盡致,

在用了學校圖書館線上資訊的各項連結功能之後,
對於學校的版面設計、還有服務項目、
我認為稍顯不足並有改善的空間,
圖書館多半的版面是提供考古的列印及線上資源的開發和聯結,
卻少了讓使用者有書本知識交流的空間,
或者亦可將各科系的老師們認為值得並推薦之課內、外書籍作一歸納整理,
並將推薦的書本作導讀或線上資訊的提供,使學生能有一學習指標,
有必要的話亦可作回應,及心得的交流也是不錯的。

Tuesday, March 27, 2007

DRM

前言:
隨著I pod音樂播放器,和I tune網路音樂商店興起,蘋果打開了數為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這項系統。
I pod的DRM系統又稱FairPlay,在I tune上購買的音樂有DRM軟體保護不被侵權,但隨著目前的情勢
Steve Jobs有幾點看法:

DRG如何產生:

世界上這四家音樂公司:Universal、 Sony 、BMG、 Warner 、EMI控制全球70%音樂,蘋果公司致力將這些音樂在網路上合法化,而音樂公司在希望自家音樂也能被保護不被任意使用的情況下,而有了DRG,使音樂在未被授權的裝置下不能播放。

DRG真的安全嗎:

即使用最精密的密碼,也難保不被知情者洩漏,且傳遞的時間相當快速,也會有更聰明的人去破解這份程式,成功竊取他們所需,而每家公司,在極力保護自家音樂的情形下,DRM系統即時更新的腳步未曾停過,這就像是一個貓抓老鼠的遊戲。

I tune的經營理念:
I tune是一個致力讓消費者找到,並組合自己所喜歡的音樂,是個提供消費者合法正常的下載管道,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提過,每首歌的計價方式是將-違法下載等待的時間計量,換算成自己每小時的平均工資、違法風險,相較之下每首30元的下載費用在較為快速又合法的情況下,較能被大眾所受。

市場行銷策略:
1-讓產品所有者自行保護、販售,但會是一個非常競爭的情況,通常必須擁有大量自有資金去開發、規劃、設計、和線上音樂商店的經營,當然消費者會有較多面的選擇和多樣性。(我個人認為這裡意味著, 蘋果充分的擁有這些條件,若雙方能夠合作,就不必那麼大份周章)

這樣的策略並非讓消費者從一而終的消費同家公司的音樂嗎,如果拿I pod 、I tune之間作比較,可以從中發現,i pod中的每1000首歌曲中只有3首是從I tune中合法下載 ,數據顯示了消費者並非購買I pod 就只會在I tune中消費音樂。

2-不同公司所販售的音樂可以在不同的播放器上播放,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方便的(但這些未被保護的音樂對唱片公司不利,若音樂公司能夠將音樂合法授權於我們並同意使用DRM系統 ,I tune是可以不必走上將音樂販售無DRM系統保護的這條絕路)

心得:
某種情況下,蘋果公司和唱片公司的獲利能力,確實環環相扣也相互衝突,蘋果公司希望音樂能在線上合法販售,但音樂公司卻仍大量的販售CD音樂,且無DRM的系統保護,使消費者可以任一轉檔並氾濫使用下載至播放器,在在的進一步衝擊到i tune的線上音樂商店的銷售市場,形成兩方對於產品價格的拉鋸戰,Steve Jobs從文中間接案示雖然目前情況讓消費者非常抗拒DRM系統的音樂版權保護,也或許這樣的限制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只要雙方將合作關係拉攏,這樣的缺失和漏洞是有機會改善的,希望雙方能夠相互合作並創造共營的局面。
消費者最終會成為最後的犧牲者,但不論系統是否不斷周密更新,不斷的變更進化 ,亦會被使用者不滿的反壓力量所覆蓋, 使DRM的機制不在 ,我倒認為只要I pod野心不小,如果能夠掌握住這塊數位大餅,那他就和微軟一樣定期快速更版,並限制於某種新版的支援格式~挖..好多錢錢喔

Tuesday, January 09, 2007

GSP 果真能讓微軟軟體更安全嗎?

打著電腦網路安全和隱私的名號,微軟在 2003 年初提出了「全球政府安全計畫」
開放 90% 源碼給六十幾個國家的政府部門閱覽
得以閱覽部分微軟專利軟體的源碼
但微軟此舉使想拉攏獲利率低的國家
藉由技術的交流掌握該國科技層次
利於往後產品的發展

微軟在市場上佔有相當的領域
某種程度上能夠獨佔市場
民眾因科技的發展儼然成為最普遍的使用者
在未來不久後繁瑣的人工行政作業能措措有餘的被網路所替代時
此時的安全以攸關一個人在社會上存在的價值
你的資產 房貸 車貸 信用紀錄 生活作息的背後又潛藏多少的危機或許能輕易串改變成負債千萬
在國家科技不夠擁有獨立性並且需要他國作技術上的支援時
某部份有說明了此國國家某些資源是透明化並且掌控著當國的科技趨勢


針對網路安全對於技術源頭開發者的行事事實上是受限於法律之外
我想網路安全除了個人帳戶 文章內容的互通性之外
對於日後更健全的程式發展是有必要的

Sunday, December 24, 2006

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安全

保護隱私

Monday, December 11, 2006

Pc home & Flickr 的比較